東安橋位於牛欄河最寬的一地方,也是關西街的中樞地帶,
橋樑為五孔石造拱橋,典雅壯觀,全臺少見,為關西八景之一。
本鎮四號道路拓寬時為維持牛欄河整體景觀及保存古蹟之考量,
四號道路施工時不拆除東安橋而以獨立興建單跨孔新東安橋,
達到拓寬橋面之目的。
站在東安橋橋面上完全看不出這座橋的樣貌,
但可發現橋面一分為二。
左為古橋 右為新橋
橫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古名為「彩鳳橋」,
興建於日據時代昭和二年(西元一九二七年),取材自當地著名的方解石,
每一塊橋石各有不同色澤、紋理,加上日月的風霜,使老橋情趣倍增。
像東安橋這樣的石橋,過去在關西十分平常,
今天關西鎮上的渡船大橋,過去也是石橋,
在築橋之前,曾是牛欄河的渡口,今天已經重修成水泥橋,
而關西的老橋中,目前只剩東安橋,
是全台少數仿日本皇宮橋樑興建而至今仍保存完好者。
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,每當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,
交通也隨之中斷。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建橋,由當地仕紳聘請日本技師設計,
再雇工至錦山地區採集紋理細緻的石塊,
以人力搬運至現場,交由當地知名的石匠李鎮帶隊砌築。
東安橋主結構是用石頭的錐度張力堆起來的。
完工後的東安橋,為一座五孔拱形石橋,造型十分優美,
橋身亦非常堅固耐用,經過六十餘寒暑的人來車往,依然完好如昔。
(資料摘自網路)
環河步道旁的水牛雕像栩栩如生
牛欄河經過整治過後,現已成為親水公園,岸邊柳樹成蔭,
東安古橋優美河岸風情,成為過往遊客可懷古的驛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