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【通霄神社】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虎頭山上,海拔高度不到 100公尺此歷史建築原為日治時期興建的神社,依據日本昭和年間「新竹州誌」內容記載:神社名為「通霄神社」。鎮座於昭和12(1937) 1月23,主要祭神為天照皇大神、北白川宮能久親王。


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,台灣治權移至國民政府,神社主殿遭拆除僅存基座,拜殿於民國36年經改裝為「忠烈祠」並持續使用至民國80年左右,其內奉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與先烈神位。雖然部分建築遭拆毀或改裝,但原始神社之社域保存情形大致完整,包括參道、拜殿、社務所、鳥居,至今尚存。


忠烈祠遷出後,整體建築及相關設施因人為、天然災害的影響,加諸地方財源有限,以致年久失修;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本地,使原已傾頹之建築構架破壞,益加嚴重。



鑑於歷史史蹟對地方文化發展之重要性,921地震後,通霄鎮公所提出申請,由苗栗縣政府於911126日 依法登錄公告「通霄神社」為歷史建築,並獲得行政院921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及文建會經費支持重修,於 民國94124日 修復竣工。


歷史建築的保存,除了實質建築體的修復維護外,更重要的是其歷史意義的留存與提供作為未來省思與再生的基礎。「通霄神社」由作為日人治台期間,貫徹「皇民化」政策使用所興建的建築物,轉變為國民政府時期的另一種提供國家意識服務的建築─「忠烈祠」使用,其中蘊涵著多元的文化意義,也代表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過程,加強民眾對生活週遭的地理、歷史、社會等多面向的認知了解,欣賞不同的文化之美! ( 資料摘自通霄神社重修誌 )



神社位在幽靜的林間小道,讓這裡成了不受干擾的景點,來一趟通霄神社,感受懷舊氣氛。




通霄神社為日式神明造之神社建築,目前僅存主殿基座、幣殿遺跡、拜殿、參道、鳥居及社務所。


 

  參道  ↑ ↓




拜殿修改為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及增設四面磚牆,拜殿建築依既有樣式修復,木材結構仍使用臺灣檜木,屋面為銅皮包覆,為臺灣少數僅存之日治時期神社建築。



拜殿前的景色 ↓



 今天是假日參觀的遊客很多






 石燈籠造型美觀 ↑ ↓





通霄神社附屬建築,包括神官宿舍、社務所、石燈籠…..



 拜殿大門上鎖 ,不能入內參觀 ,從窗縫往裡面看,屋內空空的。



拜殿前屋簷掛著十盞紅燈籠 ↑↓






 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



拜殿前的石燈籠景色 ↑↓






拜殿後景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 ↑↓



拜殿後景高處 為僅存的主殿基座   ↑↓




 

鳥居日本神社建築物。主要用以區分神域與人類所居住的世俗界,算是一種結界,代表神域的入口,可以將它視為一種「門」。另外日本天皇的御陵以及日本的佛教寺院也有鳥居的建築。居一般有根支柱,上面有兩根,也有上面有题字的匾。一般用木材造,刷上生漆 



鳥居與斷垣殘壁的社務所 ↑↓ 





社務所多年來歷經風雨摧殘,其建築外觀幾近斷垣殘壁,目前裡頭還有人居住。





神社後園是虎頭山公園



 日期:2009 .12. 27


 地點:苗栗縣通霄鎮虎頭山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烱齋  的頭像
    烱齋

    烱齋

    烱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