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患子樹葉變裝了,
在台灣低海拔闊葉林內皆能發現無患子的蹤跡,
尤其到了秋冬之際,更是能夠很明顯的見到它,
因為就如同楓樹一般,無患子的葉子,到了秋風吹起天氣轉涼之際,
就會由青蔥的綠轉為鮮豔的黃,為翠綠的山林點上一點純粹的鮮黃色。
無患子的別稱有許多,
肥珠子、油珠子、肥皂樹、肥皂果、洗手果、圓肥皂等,
苗栗一帶民眾稱之為假龍眼,因為成熟時的無患子龍眼有幾分神似,
台灣南部閩南人稱之黃目子,大概是熟透時自外表隱約可看到果實內的黑色果核,
有若眼珠子一般,亦有稱苦枝子,應與其味苦有關吧。
無患子科的無患子與荔枝、龍眼是同科家族,羽狀複葉,
小葉5-8對,互生或近於對生,基部歪斜,呈卵狀披針形。
由於紙質葉面並無蠟質來防止水分蒸發,
因此無患子在缺水期面臨生存的考驗,
把葉子落光便成了唯一變通的方法。落葉前綠葉會轉變為鮮黃色。
在清潔劑尚未普遍使用的年代,無患子是最佳的替代品,
果皮富含皂素,是天然的洗潔劑。
我們只要用水搓揉果皮便會產生泡沫
,可用來洗滌身體、頭髮、器具或衣物,
但也有可能會將白色或淺色衣物、白色或淺色塑膠器皿染黃的缺點。
除了洗滌的功用之外,小孩也拿無患子當玻璃珠玩耍,
僧人則以其製成佛珠或念珠。
(資料摘自網路)
成熟時的無患子與龍眼有幾分神似
無患子落葉喬木,木材也可用於製造家具,
無患子與一般落葉樹於初春萌芽開花不同。
花期為6-8月,黃白色的小花,圓錐花序,生於枝條頂[。
果實:徑約1.5cm,果實成熟後會由綠色轉為半透明的棕色,並且果皮會皺縮。
無患子泡水數日壓碎製成的肥皂水
但不是通常使用的方法
(圖片摘自維基百科)
拍攝日期:2012. 1. 10
拍攝地點:新竹縣寶山鄉